中文版|返回旧版|English

首页 > 研工在线 > 专题栏目 > 优秀导师 > 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 正文
第一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王均星老师

通讯员: ;发布时间:2018-01-16  点击数:

王均星,男,1985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bat365在线平台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工程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省水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坝复杂地基与边坡工程、拱坝结构、水工水力学。主讲《水工建筑物》、《高等坝工学》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曾先后承担过七十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包含教育部科研基金项目和其他产学研项目等,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第八届优秀工程勘察奖(铜质奖)等,曾经荣获中国水利学会“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

精于水工,匠心独运

王老师长期从事水工方面的科学研究,其负责的科研项目涵盖了我国大部分省份和流域,涉及到水工结构和水力学等众多领域的技术难题,他对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现状、水利水电工程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水利市场所面临的主要痛点具有全面的了解。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王老师不断地克服技术难题,不仅完善了水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的相关理论,更是将各种理论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形成了以流固耦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对解决各类水工问题既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又有完善的理论基础。

另外,王老师对科研创新满怀激情,匠心独运,大力支持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曾亲自指导大学生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获国家资助和全国比赛奖十余项。

潜心学术,誉艺兼收

王老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以及科研项目经历中,形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凝练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尤其是流固耦合领域尤有特长,能够把握好水利学科的发展方向,对与水利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多领域的有机结合具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发表SCI、EI、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共100余篇。

研习书法以修生、品读诗书以养性,王老师心性淡泊,脱离于功名之外,潜心于学术之中,于浮世之中保持着水利人的本心,将解决水利学术问题作为自己人生的不懈追求。

百年树人,春风化雨

王老师主讲《水工建筑物》、《高等坝工学》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课堂上,王老师精神饱满,列举各种工程实例,把原本枯燥的专业课讲的生动、有趣,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而且王老师学识丰富、为人随和,极具个人魅力,我们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向他请教问题,他都很耐心地回答。另外,王老师每年带队本科毕业实习,带领同学们参观各大水电站,用自己多年的工程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同学们讲解水工建筑物的各种知识,而且反复告诫大家,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理论,要学会灵活运用,要付之于工程实践,除此之外,在路途上,王老师还会和我们聊天,告诉我们以后工作了应该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把所学转化为所用。

王老师的个人魅力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加入到他的师门,但他绝不会因为自己的学生人数多就放松了对学生的教育。在专业学习上,他能摸清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性格特点,并在平时分配相应的任务,而且还会刻意地去锻炼学生,以弥补各自的不足。王老师工程经验极为丰富,经常对学生面临的难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同学们的学习和科研指明了方向。而且,他经常告诉我们,读研期间努力开阔自己的眼界,所以经常会带着学生去参加各种会议,一方面,是让大家看看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

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儒家讲究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王老师同样如此。王老师经常教育同学们,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如何做人,再去学习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在学习和工作中,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这样不论以后去了哪里,去做什么工作,都能够崭露头角,都能够担当重任,打下了做人的根基,学习文化知识才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国之栋梁。

DSC_0021.JPG

DSC_0195.JPG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网站: www.hkbsq.com

Copyright © bat365在线平台 -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