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返回旧版|English

首页 > 校友动态 > 校友新闻 > 正文
回忆姚琢之教授

——纪念我校水利学院建校七十周年

通讯员:姚立宁 ;发布时间:2022-03-11  点击数:

一九五零年湖南大学水利系合并到我校,一九五二年秋天,我校土木水利系在全国水利院校的支持下,成为我校水利学院。我校农学院分出,成立了华中农学院。一九五三年我校工学院分出,成立了华中工学院。一九五四年我校水利学院分出,成立了武汉水利学院。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七十年已经过去,这里回顾一些往事留做纪念。

一九五零年我的父亲姚琢之教授携全家,来到我校任教。他出生于一九一七年十月二十七日,一九六零年五月八日患急性心肌梗塞去世,离开我们已经六十多年了。我与新中国同年,现在也已到了古稀之年,将一些可贵的记忆留下来,也是一份多年的心愿。

姚琢之教授在工作

姚琢之教授是湖南长沙人,老家位于湖南长沙市郊的姚家铺子,爷爷姚瑞生是位教书先生,曾在长沙的一所私塾学校担任校长。父亲也是酷爱读书之人,一九二八年国立我校成立,他于一九三三年考入国立我校土木系学习,一九三八年毕业于国立我校土木水利专业,毕业后考取庚子赔款留学于美国IOWA大学土木工程系,一九四六年学成回国,在南京中央水工实验所任主任工程师,一九四九年到湖南大学水利系任教授。一九五零年院系调整后调入我校任三级教授,住在武大珞珈山一区。我校水利学院成立后,任河港工程系系主任。一九五三年起担任水利建筑及施工系主任,水力学教研室主任。曾任湖北省第三届政协委员,民主同盟湖北省委委员。通晓英、德、俄三国外语。


姚琢之教授一家人

父亲的主要专业是土木水利工程,之后更注重水工建筑,水力学(流体力学)的研究。当年国家为治理长江水患,设计建设荆江分洪工程,父亲积极参与了此项工程的设计与建设,与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们一起日以继夜地在工地奋战了两个多月,直到工程完工。父亲一直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积极支持者,盼望参与三峡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四十年代在美国IOWA大学学习的时候就为此搜集过相关的资料。五十年代,苏联专家按照苏联的模式建设武汉水利学院时,父亲就和苏联专家叶菲莫夫教授讨论过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问题,可惜他去世太早,没能看到今天宏伟的长江三峡水利发电枢纽工程。

父亲的治学态度非常认真,经常整日待在书房,很少和我们闲聊。对于年轻的谢鉴衡教授、唐懋官教授以及包括越南留学生在内的自己的学生们倒是欢迎之至,可以进行长时间耐心地促膝畅谈。父亲出版的专著有《水力学》,《明渠水力学》,《水工建筑》等。发表的论文不少,只可惜当时自己年龄太小,又不懂专业,也就没能收集好这些论文。


姚琢之教授指导学生

父亲回到我校工作后,有幸遇到了他的同学张瑞瑾教授和大学老师俞忽教授。

张瑞瑾教授是当时武汉水利学院院长,是我国著名的泥沙工程专家,他和父亲都是国立我校同期的学生,并同期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于美国加尼福利亚理工学院,父亲当时就读于IOWA大学。回国后两人同时来到我校工作,两家人的孩子也都在武大附小上学,彼此往来较为频繁。文革期间,知青下放到了鄂西北山区。七七年恢复高考以后,我从湖北房县考取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在水力发电工程系学习。在校学习期间,张瑞瑾教授于一九八零年六月七日将一本亲笔签名的《数学手册》送给我,并鼓励我好好学习,这本手册至今珍藏在家。

张瑞瑾教授在工作



张瑞瑾教授亲笔题字(注:小琳-小名)

俞忽教授是父亲大学时的老师,一九一九年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擅长于工程力学的研究。他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业务精湛,是大家十分尊敬的一位老师。在我校遇到自己的恩师,父亲非常高兴。


俞忽教授

父亲出生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动荡年代,当时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国家内忧外患,战争不断。爱国的理念是父亲最基本的思想,他一直只想以知识求生存,以学识救国家,所以学成以后,他立即从美国跨越太平洋,历经两三个月的艰辛路程回到了祖国。回国后先就职于南京水工所,全国解放后,回到我校工作,同时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成为爱国民主人士,并被推选为湖北省第三届政协委员。与此同时,他逐渐对共产党有了接触和认识,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思想得到了提高,并曾经多次表示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当时政治运动频繁,组织上没有考虑他的申请,这成为了父亲的终生遗憾。

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历程,每一个善良的中国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也走过了百年的历程,我自己也已成为有近五十年党龄的中共老党员,实现了父亲的愿望。我们将沿着先辈们的足迹,不忘初心,为祖国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录:姚立宁简历

姚立宁,国家专业技术二级教授、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港航工程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主任。



主要业绩:

曾获得国家发明奖、教育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发明创造优秀奖。广东省高校自然科学奖、广东省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等。

曾任广州现代信息工程技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曾任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我校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曾留学美国Delaware大学与Dr. Tsu-Wei Chou和英国Manchester大学理工学院及美国DUPONT公司高级顾问J.W.S. Hearle教授共同进行过复合材料结构问题的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复合材料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复合材料民用产品结构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复合材料制品专业组成员;现任国际哥伦布委员会委员,建筑物加固与检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广东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纤维混凝土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纤维增强塑料(FRP)及工程应用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广州市科技专家库专家,广州市留学回国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曾任广东省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东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

工作成就:

曾获得国家发明奖、教育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发明创造优秀奖、广东省第六届省级教学成果奖两项、广东省高校自然科学奖、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奖、广东省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一等奖,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成果特等奖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一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项,广东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计划项目一项。

二0二二年三月九日

(编辑:黄晓羽  审核:张栋梁)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网站: www.hkbsq.com

Copyright © bat365在线平台 -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Baidu
sogou